【聖經文化百寶箱】專欄4
逾越節筵席(下)
本文摘自哈傑夫(Jeffrey J. Harrison)牧師即將出版有關《拿撒勒人耶穌》一書中內容,經同意發表。
接著是更多的歌曲和禱告,直到第四杯——盼望之杯,特別是彌賽亞的盼望——期盼彌賽亞的再來。時至今日,人們在倒第四杯時,還會預備另外一只特別的杯——以利亞杯。萬一以利亞在那天晚上來到,宣告彌賽亞的降臨,便可以以此感謝他帶來這個偉大的消息。有些父親會派孩子們到門口:「出去外頭看看以利亞來了沒。」孩子們便蹦蹦跳跳地跑到門口,在漆黑的夜空下四處張望。當他們失望而歸,父親便會說:「好吧,也許是明年吧。」或許明年彌賽亞會再來。
預備以利亞杯是耶穌時代之後許多年才有的習俗,但人們對於彌賽亞在逾越節降臨的強烈期盼卻是一直都存在。畢竟,如果神曾經在這個日子釋放過他們一次,那麼再在同樣的日子施行拯救也算合理。這可能也是一向在夜間緊閉的聖殿大門會在過了逾越節午夜就打開的緣由。這樣的期望在基督徒中持續了許多年,因為人們相信耶穌會在逾越節時再臨。
|
耶穌說自己「不再喝這葡萄汁」,其實是在許願,而且許的是拿細耳人的誓願。拿細耳人的願不光只是是與葡萄和葡萄製品分別開來(民 6:2-3),也從人類生活的一些日常活動中分別出一段時間來獻給神。拿細耳人意味著「為聖」、離俗「歸耶和華」(民六:8)。透過這個誓言,耶穌讓門徒們知道祂將會離開,進入神的同在,直到祂彌賽亞國度到來的那一天。耶穌先喝了另一種杯,就是受苦之杯:「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太20:22)
「你被人請去赴婚姻的筵席,不要坐在首位上,恐怕有比你尊貴的客被他請來; 那請你們的人前來對你說:『讓座給這一位吧!』你就羞羞慚慚地退到末位上去了。 你被請的時候,就去坐在末位上,好叫那請你的人來對你說:『朋友,請上座。』那時,你在同席的人面前就有光彩了。 」(路14:8-10)。
這張圖標示了躺臥餐桌的座位(或更確切地說,斜靠)順序。是從面對Π字形餐桌開口時的左邊開始(如圖)的。左邊的座位區是諸如拉比,或其他身分特殊的客人躺臥的地方,桌子的中間部分是地位次高的座席,右邊則是再下一個層級。
主客的座席在桌子最左邊數來的第二個,耶穌就斜靠在這裡。為什麼呢?因為這是祂安排的筵席,而且祂也是這場宴席中教導人的拉比。如果這是一個家庭的逾越節晚餐,主座就是父親斜躺的座席;如果是拉比和門徒們一起吃飯,那就是拉比躺在這裡。但為什麼最重要的人會坐在第二個座席而不是第一個?這是因為如此一來主座兩邊的人就可以幫他傳遞食物。畢竟他們是斜躺著用餐,只有一隻手可以取餐。
所以如果耶穌的座席是在第二個位置,我們立刻就能知道其中一個門徒的位置。是誰呢?約翰。他在左邊第一個位置,就是「側身挨近耶穌的懷裏」(約13:23)的那位。但約翰為什麼會在這裡,坐在首位上?他有什麼特別之處?約翰被稱為「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約20:2),也是核心門徒之一。或許你記得彼得、雅各和約翰跟著耶穌做了一些其他門徒沒能參與的事,但也許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和彼得是當天準備逾越節晚餐的人(路22:8)。我們無法確定。但或許因著這些原因,約翰被耶穌揀選坐在這個尊榮的座位上。
那麼又是誰坐在耶穌的另一側,也就是左邊第三位呢?這也是一個非常尊榮的位置——事實上,這也是貴賓席。彼得是個不錯的猜測,他也在核心圈子,還幫忙預備了筵席。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彼得並没有坐在那個位置。我怎麼知道的?因為在晚餐過程中,當耶穌說:「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約13:21)彼得還得引起約翰的注意,請他轉問耶穌說的是什麼意思:「西門‧彼得點頭對他 [約翰]說:『你告訴我們,主是指著誰說的。』」(約13:24)如果彼得是躺在耶穌旁邊,他大可自己問祂。
如果約翰是在第一個位置,也就是說他大部分時間都是面朝外躺著,餐桌上誰最容易引起他的注意?應該是坐在桌子另一頭的尾端、右邊第一個位置。難道彼得就是耶穌比喻中,「想要坐首位」(路14:8-10),卻因為耶穌說:「不好意思,這個座位要留給別人了」,使他不得不退到最末位去,這聽起來很像彼得會遇到的狀況。
如果還想要找其他佐證,也可以回想一下耶穌束上毛巾、為門徒洗腳的事(約13:5),接下來的經文是耶穌「挨到西門‧彼得」(約13:6),聽起來彼得像是最後一位被洗腳的。還記得彼得的反應是什麼嗎?「你永不可洗我的腳!」(約13:8)他為什麼會有這麼強烈的反應?因為幫門徒洗腳並不是拉比的工作,相反的,為老師洗腳是門徒的工作。這是另一個引起門徒們注意、令人震驚的舉動。所以看起來彼得的地位是最低的。
那麼,靠在耶穌另一邊的門徒到底是誰呢?是猶大。因為耶穌說猶大是「同我蘸手在盤子裏的,」(太26:23)那就一定得是在耶穌身旁的某人。在躺臥餐桌上側身躺著時,其實無法把手伸太遠。而既然約翰是在耶穌的一側,那就意味著猶大是在另一邊。此外,你還記得,耶穌請猶大離席去做某事:「你所做的,快做吧!」(約13:27)但其餘門徒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同席的人沒有一個知道是為甚麼對他說這話。」(約13:28)這也顯示猶大的座位很靠近耶穌。
等等!耶穌不是早已知道誰會出賣祂了嗎?是的,祂顯然知道。既是如此,祂為什麼還願意把猶大安排在首位區?如果是我的話,絕不會給猶大這麼高的尊榮!為什麼耶穌允許猶大坐在貴賓席?是因為祂在示範說來容易做來難的「愛你的仇敵」(太5:44)?或者就像約翰側身斜倚在耶穌胸前,耶穌其實也挨近猶大的懷裏。整個晚上,猶大都在苦苦思索他接下來所要行的,而耶穌一直都在給他最後一次認罪的機會?
|
【和解的聚餐】
在古代中東地區,或者在今日中東的某些地方,一群人一起吃頓飯,並不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約吃那麼稀鬆平常。和一群人一起出去吃頓中飯,我們可能會藉此認識群體裡的每個人,也可能不會,這對我們來說沒什麼大不了,因為不是正式餐會,可以很隨意。但在中東傳統卻不是如此。一群人一起吃飯時,會建立起一種被我稱為「用餐盟約」的特殊關係。這就是為什麼當年我們在以色列的事工有新同工來到時,總是會鼓勵他們接受阿拉伯家庭的用餐邀請。因為除非他們對你有很高的評價和尊重,否則不會隨便邀請你。
另一個例子發生在幾年前,當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間的和談進展得不太順利。碰巧的是,有位協商代表正在一間餐廳吃飯時,另一方的代表也走進了餐廳,然而他一注意到另一方的存在,便扔下菜單和餐巾,離開了餐廳。他為什麼這麼做?因為他們不會和一位明擺著關係不好的人一起吃飯。
我的一位教授以前常會看深夜的阿拉伯電視節目來練習阿拉伯文。他告訴我們,在阿拉伯影片中經常看到的主題之一,就是家庭間關係的破裂。而到了電影結尾,你常會看到有矛盾的家庭成員雙方不太自在地站在一個房間裡,但隨著那華麗的阿拉伯文對話繼續,他們開始放鬆,彼此靠近了一些;最後,出現了所謂的「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的場景。你會看到他們一起喝咖啡或吃飯,這代表什麼涵意呢?意味著現在他們之間一切都没問題了。這是一次和解的聚餐。
另一個例子是關於彼此不和、有著世仇的家族,他們的嫌隙也許有幾代之久。如果雙方家族決定和解會怎麼做?這兩個家族就會聚在一起吃一頓特別的飯、一頓sulha(譯注:阿拉伯文,描述幾世紀以來巴勒斯坦社會解決爭端的傳統;在希伯來文中則有「和解」的意思)餐。兩個家族一起吃了飯,就是和解了,彼此就不會再打架了,而這就是一次和解的聚餐。
《聖經》中有許多經節都描述了這類的和解聚餐:亞伯拉罕與麥基洗德和所多瑪王共享了和解的一餐(創14:17-18),雅各與拉班也有過(創31:54)。另外你還記得浪子回頭時,他父親做了什麼?他為了筵席宰了一隻肥牛犢(路15:23),這是為了向這位浪子以及社群表明他再度被這個家族接納了,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這也是一頓和解的聚餐。
|
用餐的和解意涵不只適用於人與人之間,神與人之間也是如此。並不是所有在聖殿裡獻上的祭物都會被全部燒掉,其中有一部分會被帶祭物來獻祭的那些人吃掉——就在神面前吃(利7:15-17),以表明現在在他們和神之間有平安,每件事也都再度是合宜的了。這是神與人之間和解與平安的一餐。
你有沒有注意過,耶穌在復活後,在以馬忤斯路上,在馬可樓上,在加利利海,與每一位都吃過飯。為什麼要吃這麼多頓飯?復活會讓人感到飢腸轆轆嗎?不是的,是因為有太多破裂的關係需要修補。彼得曾經不認耶穌,其他的門徒則都跑了;他們完全棄絕了他們的主,卻萬萬沒料到會看到耶穌站在加利利海邊說:「你們來吃早飯。」(約21:12)。還記得耶穌在啟示錄3:20說了什麼嗎?「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什麼?耶穌是想上餐廳去?不是,祂說的是一頓和解餐。而這就是耶穌在逾越節那天晚上所要傳達的信息,祂如此熱切地渴望與門徒們分享:透過祂的身體和流血,我們與神之間得以擁有平安及和解。
【作者簡介】
哈傑夫(JEFFREY J. HARRISON)
現任:台中嶄新教會(New Church)牧師,「直到地極」事工創辦人。
經歷:傑夫牧師與以色列淵源深厚,曾於耶路撒冷聖地學院(The Institute of Holy Land Studies,現耶路撒冷大學學院Jerusalem University College)攻讀博士,師事以色列考古學家隆尼萊克(Ronnie Reich)、加比巴爾契(Gabriel Barkay)等知名猶太教與基督教學者。1999年成立「直到地極事工」,致力於闡明並教導基督信仰中的猶太根源,藉此深化信仰根基。2007年,傑夫牧師來到台灣,定居台中。2014年成立嶄新教會迄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