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文化百寶箱】專欄16
耶穌時期的洗禮(上)
本文摘錄自哈傑夫(Jeffrey J. Harrison)牧師的新書《拿撒勒的耶穌》,已獲授權發佈。
宗教的浸禮
人們很容易有這樣的印象──洗禮是施洗約翰所創的,這是因為我們在《聖經》中首次讀到關於受洗是約翰在耶利哥附近為人們施洗。但洗禮的概念對約翰來說並不是新的,宗教的受浸儀式在當時非常流行,有些人甚至每天都受浸。[1] 猶太人是從哪裏得到受浸禮的想法?宗教的儀式浸禮習慣可以追溯自《摩西律法》中的教導,為了潔淨宗教上某些類型的不潔。例如:「凡摸那床的,必不潔淨到晚上,並要洗衣服,用水洗澡。」(利15:5)這個「用水洗澡」的教導也出現在許多其他地方,以潔淨許多不同種類的宗教上的不潔(利15:6-8,10-11,13,16,18等等)。這包括由於不規則的流血所造成宗教上的不潔,就像耶穌醫治患12年血漏的女人(太9:20-22、利15:25-30)。 在耶穌的時代,宗教上的浸禮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並受到一些非常特定規則的約束,不是所有的水都能使用,拉比教導人們最好浸在如溪流或洋海等天然的水之中。[2] 這解釋了施洗約翰為什麼要在約旦河為人受洗。但如果環境不許可,則可以使用潔淨池(Mikveh)。[3] 這些宗教上的潔淨池類似於教會裏用以透過浸水而完成洗禮的洗禮池。但與大多數洗禮池不同的是,它們必須從活石──基岩──中鑿出,還必須裝滿「活水」──自然流動的水,如雨水或天然溪流。[4] 這意味著他們不能用如水桶等裝水來倒滿它。如今,一個猶太人社區通常只有一個潔淨池,但在耶穌的時代,耶路撒冷許多房子的地下室裏都有兩個! |
使用潔淨池的其他原因,包括女人每月的月事、分娩、不正常的身體分泌、婚姻關係(性)、接觸死者,以及祭司的某些儀式功能。它不僅僅是個人的不潔淨,這個人接觸或坐過的任何物體也不潔淨,所以,因這個原因而被接觸到的東西,如何才能再次成為潔淨?它們當中有許多也可以透過浸泡在潔淨池裏被潔淨。馬可福音提到了這個習俗:「從市上來,若不洗浴也不吃飯 [怕沾了不潔淨的物];還有好些別的規矩,他們歷代拘守,就是洗杯、罐、銅器 (等物 )。」(可7:4)[5] 雖然有些翻譯在這裏使用了「洗」這個字,但其希臘原文使用的是baptidzo這個字字根的形式,英語單字「baptize (施洗)」即源於此,他們把這些東西浸在水裏以得到儀式上的潔淨。
死者在下葬前也會被浸入潔淨池裏,這就是徒9:37提到大比大(多加)死後「洗了」的意思:「她患病而死,有人把她洗了,停在樓上。」這樣的習俗在今天的一些地方繼續著,有專門用於此一目特定的潔淨池。[6]
潔淨池的浸禮不是用來清洗身體污垢的,在宗教的浸水禮之前,你應該先洗淨,而通常普通的浴缸會被用於這種初步的清潔。這種事先的清洗身體是必要的,以保持潔淨池水的潔淨。
這種雙重的潔淨有助於解釋保羅對耶穌愛教會令人費解的說法:「要用水 [洗禮]藉着道 [先]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弗5:26直譯)[7] 許多譯者對這裏提及的雙重潔淨感到困惑。你為什麼需要先洗澡?所以他們認為保羅說的只是單次的潔淨。但在猶太浸禮的習俗中,這是完全是說得通的:在我們預備好接受洗禮前,耶穌必須先用祂的話來潔淨我們。
有效的浸禮,必須有足夠的水讓全身都能浸入──包括每一根頭髮。「浸」一次就夠了,但現在的習慣是「浸」三次。目前的做法是不穿任何衣服浸入,所以當然是在私下的場所進行。但在耶穌的時代,也可以穿著寬鬆的衣服進行,[8] 這樣在公共場所施洗就容易多了,就像施洗約翰在約旦河裏所做的。[9] 考古學家最近在耶路撒冷發現的巨大的西羅亞池,似乎也是用於同樣的用途。人們會先在這裏潔淨自己,然後再上行進入聖殿敬拜。[10]
早期基督教洗禮的一些細節直接取自猶太人浸禮儀式的做法:它必須(1)是活水,(2)裸體(如果是私下進行))或穿著寬鬆的衣服,(3)頭髮鬆開,每一根頭髮都浸在水中,(4)不配戴珠寶或任何其他會防止身體直接接觸到水的東西,(5)三次浸禮。[11] 在教會,三重浸禮被理解為父、子和聖靈各「浸」一次。
外邦人改信猶太教也會被要求一次潔淨池的浸水禮,[12] 它是改信者作為外邦人最後一次的使用潔淨池,而這樣的做法最終影響基督教也以受洗作為信主的記號。信猶太教的改教者在《摩西律法》中具有新生兒的地位,[13] 同樣地,基督徒的洗禮是新的靈命誕生的標誌,是生命新的開始:「藉着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多3:5、約3:3-6、羅6:4、彼前2:2)
[1] 這些是早期基督教作家(Epiphanius, Panarion 17)和拉比(Ber. 22a)提到的「每日受浸者」(tovelei shaharit)。
[2] 泉水或淡水溪流或河流的水在等級上最為純淨,被稱為「活水」。鹹水,如海水,或礦泉水(溫泉),被稱為「被擊打的水」,只要它們是流動的,在純淨度上為第二等級(彌1:1-8)。
[3] 有時被拼寫為mikvah。
[4] 這些水一旦被引入潔淨池,它就不再是「活的」,但仍保持著比其他水池或池塘更高的純淨度。
[5] 不是所有東西都能放進浸水池而被潔淨。陶器必須摔碎和丟棄,金屬則必須加熱和擦洗。
[6] 今日更常見的是連續向遺體澆三桶左右的水,取代了以前浸泡的做法。
[7] 換句話說,耶穌藉著祂的教導(祂的話語──第一次的洗)預備了教會,使教會預備好接受使我們分別為聖歸給主的洗禮。
[8] 例如,約瑟夫斯(譯註:Josephus,第一世紀著名的猶太歷史學家)提到,至少有些愛色尼派信徒在受浸時「有東西包著」(Wars 2.8.13 § 161)。
[9] 大型室外水池,如西羅亞池和貝畢士大池,也有可能被用於作為大型公共的潔淨池(mikvaoth,mikveh的複數)。
[10] 西羅亞池是耶穌醫治瞎子的地方(約9)。
[11] 這個表列取自於《希波呂托斯》(譯註:Hippolytus,古希臘詩人尤里比底斯的著名悲劇)的Apostolic Tradition (使徒傳統,也被稱為埃及教會程序),一個早期的教會程序(3rd-4th cent. AD, Apostolic Tradition 21)。教會程序是詳細說明教會如何組織和舉行儀式的手冊。
[12] 也被要求需受割禮(就男性而言)和在聖殿獻過祭(Ker. 9a, Yeb. 46a)。
[13] 荷西拉比說:「一個改教的人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Yeb. 48b, Soncino; also 22a, 62a, 97b; Bek. 47a.)
死者在下葬前也會被浸入潔淨池裏,這就是徒9:37提到大比大(多加)死後「洗了」的意思:「她患病而死,有人把她洗了,停在樓上。」這樣的習俗在今天的一些地方繼續著,有專門用於此一目特定的潔淨池。[6]
潔淨池的浸禮不是用來清洗身體污垢的,在宗教的浸水禮之前,你應該先洗淨,而通常普通的浴缸會被用於這種初步的清潔。這種事先的清洗身體是必要的,以保持潔淨池水的潔淨。
這種雙重的潔淨有助於解釋保羅對耶穌愛教會令人費解的說法:「要用水 [洗禮]藉着道 [先]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弗5:26直譯)[7] 許多譯者對這裏提及的雙重潔淨感到困惑。你為什麼需要先洗澡?所以他們認為保羅說的只是單次的潔淨。但在猶太浸禮的習俗中,這是完全是說得通的:在我們預備好接受洗禮前,耶穌必須先用祂的話來潔淨我們。
有效的浸禮,必須有足夠的水讓全身都能浸入──包括每一根頭髮。「浸」一次就夠了,但現在的習慣是「浸」三次。目前的做法是不穿任何衣服浸入,所以當然是在私下的場所進行。但在耶穌的時代,也可以穿著寬鬆的衣服進行,[8] 這樣在公共場所施洗就容易多了,就像施洗約翰在約旦河裏所做的。[9] 考古學家最近在耶路撒冷發現的巨大的西羅亞池,似乎也是用於同樣的用途。人們會先在這裏潔淨自己,然後再上行進入聖殿敬拜。[10]
早期基督教洗禮的一些細節直接取自猶太人浸禮儀式的做法:它必須(1)是活水,(2)裸體(如果是私下進行))或穿著寬鬆的衣服,(3)頭髮鬆開,每一根頭髮都浸在水中,(4)不配戴珠寶或任何其他會防止身體直接接觸到水的東西,(5)三次浸禮。[11] 在教會,三重浸禮被理解為父、子和聖靈各「浸」一次。
外邦人改信猶太教也會被要求一次潔淨池的浸水禮,[12] 它是改信者作為外邦人最後一次的使用潔淨池,而這樣的做法最終影響基督教也以受洗作為信主的記號。信猶太教的改教者在《摩西律法》中具有新生兒的地位,[13] 同樣地,基督徒的洗禮是新的靈命誕生的標誌,是生命新的開始:「藉着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多3:5、約3:3-6、羅6:4、彼前2:2)
[1] 這些是早期基督教作家(Epiphanius, Panarion 17)和拉比(Ber. 22a)提到的「每日受浸者」(tovelei shaharit)。
[2] 泉水或淡水溪流或河流的水在等級上最為純淨,被稱為「活水」。鹹水,如海水,或礦泉水(溫泉),被稱為「被擊打的水」,只要它們是流動的,在純淨度上為第二等級(彌1:1-8)。
[3] 有時被拼寫為mikvah。
[4] 這些水一旦被引入潔淨池,它就不再是「活的」,但仍保持著比其他水池或池塘更高的純淨度。
[5] 不是所有東西都能放進浸水池而被潔淨。陶器必須摔碎和丟棄,金屬則必須加熱和擦洗。
[6] 今日更常見的是連續向遺體澆三桶左右的水,取代了以前浸泡的做法。
[7] 換句話說,耶穌藉著祂的教導(祂的話語──第一次的洗)預備了教會,使教會預備好接受使我們分別為聖歸給主的洗禮。
[8] 例如,約瑟夫斯(譯註:Josephus,第一世紀著名的猶太歷史學家)提到,至少有些愛色尼派信徒在受浸時「有東西包著」(Wars 2.8.13 § 161)。
[9] 大型室外水池,如西羅亞池和貝畢士大池,也有可能被用於作為大型公共的潔淨池(mikvaoth,mikveh的複數)。
[10] 西羅亞池是耶穌醫治瞎子的地方(約9)。
[11] 這個表列取自於《希波呂托斯》(譯註:Hippolytus,古希臘詩人尤里比底斯的著名悲劇)的Apostolic Tradition (使徒傳統,也被稱為埃及教會程序),一個早期的教會程序(3rd-4th cent. AD, Apostolic Tradition 21)。教會程序是詳細說明教會如何組織和舉行儀式的手冊。
[12] 也被要求需受割禮(就男性而言)和在聖殿獻過祭(Ker. 9a, Yeb. 46a)。
[13] 荷西拉比說:「一個改教的人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Yeb. 48b, Soncino; also 22a, 62a, 97b; Bek. 47a.)
【作者簡介】
哈傑夫(JEFFREY J. HARRISON)
現任:台中嶄新教會(New Church)牧師,「直到地極」事工創辦人。
經歷:傑夫牧師與以色列淵源深厚,曾於耶路撒冷聖地學院(The Institute of Holy Land Studies,現耶路撒冷大學學院 Jerusalem University College)攻讀博士,師事以色列考古學家隆尼萊克(Ronnie Reich)、加比巴爾契(Gabriel Barkay)等知名猶太教與基督教學者。1999年成立「直到地極事工」,致力於闡明並教導基督信仰中的猶太根源,藉此深化信仰根基。2007年,傑夫牧師來到台灣,定居台中。2014年成立嶄新教會迄今。
|